预绞丝金具根据最新行业数据和权威机构分析,2025年中国电力供需呈现“总量平衡、时段性趋紧、结构性分化”的特征,具体现状如下:
一、供需总体态势
总量平衡
时段性紧张
二、需求侧核心特征
指标 | 数据表现 | 来源 |
---|
用电量增速 |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.85万亿千瓦时(+6.8%),2025年预计增长5%79。 | 79 |
负荷峰值 | 2025年7月全国最大负荷达14.65亿千瓦,创历史新高(较2024年峰值增1.5亿千瓦)8。 | 8 |
产业用电结构 | - 第二产业:贡献率56.9%(2024年),高技术制造业用电增速达13.1%59。 | 59 |
| - 第三产业: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50.9%,数据中心用电超1600亿千瓦时915。 |
|
区域差异 | 南方电网区域增速领跑全国,华东增速回落;西部用电增长快于东部79。 | 79 |
三、供给侧关键变化
装机结构转型
传统能源角色
系统调节能力短板
四、主要矛盾与挑战
保供与转型平衡
系统消纳瓶颈
五、政策应对方向
增强灵活性:加快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建设,完善电力现货市场分时电价机制2223。
优化资源配置:推进“沙戈荒”大型风光基地建设,强化跨省跨区余缺互济1021。
机制改革: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,建立绿电交易与容量补偿机制23。
总结:中国电力供需已进入“紧平衡”新常态,需通过电源结构优化、市场机制创新及区域协同破解“保供压力与绿色转型”双重挑战810。